山城區:居住環境不斷改善,幸福指數噌噌上漲
扎實推進城區道路和老舊小區改造,山城區加大民生投入獲贊
居住環境不斷改善,幸福指數噌噌上漲
馨苑小區文明游苑一角。鶴報融媒體記者 張婷媛 攝
【鶴壁新聞網訊-鶴報融媒體記者 張婷媛 通訊員 龐江海】前段時間,不少山城區居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則有關馨苑小區的消息刷屏了。馨苑小區是上世紀70年代所建,居民大玲家73平方米的房子去年12.5萬元沒賣出去,前幾天以13.3萬元的價格成交。居民張女士家的情況和大玲家一樣,去年沒賣掉的房子今年也賣出去了,價格還高了近萬元。馨苑小區的房子為何變搶手了呢?
“多虧了小區今年的改造,現在路更平坦更寬闊了,小區環境也好了,我們的幸福指數噌噌上漲。”日前,記者在山城區紅旗街街道馨苑小區采訪時,小區居民王現花一語道破其中原委。今年年初以來,山城區不斷加大民生投入,扎實推進城區道路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升級,部分道路和老舊小區大變樣,獲得了群眾稱贊。
煤球房變成了綠地, 生活環境大變樣
從安裝了智能檔桿的馨苑小區北門進入小區,就能看到一條寬闊整潔的柏油路通向小區深處,行人、車輛通行順暢。居民樓被粉刷一新,暗沉的水泥色變成了明亮的磚紅色。
小區里百米長的“好人墻”格外引人注目,山城“好人”的典型事跡通過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,引導大家學好人、做好人。
居民樓前草坪散發的大自然氣息讓人心曠神怡,草坪旁邊的空地則建成了停車場。單元樓門前道路同樣是柏油路,單元樓門口整齊地擺放著垃圾桶,看起來干凈有序。
“以前小區這條主路,路西是商鋪,路東是花池和居民停放的車輛,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就擁堵。小區改造時,我們拆除了30間鐵皮房和27間臨街門面房,拓寬了五六米道路,還修建了人行道。”
帶領記者采訪的紅旗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趙阿戈說,現在樓前草坪、停車場的位置就是以前居民自建的煤球房位置,他們拆除了27間煤球房、32間簡易房、35間自建房等,建成了綠地和近300個停車位,并將暖氣管道入地,美化了居民生活環境,解決了居民車輛無處停放的問題。
記者繼續往前走,前方傳來一陣動感十足的音樂,原來是幾位阿姨在一個小廣場上跳舞。“這片空地原來臟亂不堪、雜草叢生,都沒人來。經過硬化改造,規劃了十幾個停車位,中間還留有一小片地方,正好夠我們娛樂。”正在跳舞的楊阿姨樂呵呵地說。
告別楊阿姨,記者來到小區南門附近的文明游苑。高大的樹木、碧綠的草地,雙眼所到之處全是綠色。幾位老人帶著孩子在愜意地散步。游苑里乒乓球臺、太空漫步機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。“現在小區的環境好了,也不堵了,幾十年不打開的小區南門也打開了,附近小區的居民沒事就來轉轉,游苑里的椅子還不夠坐呢。”小區居民王現花話語中充滿自豪,“小區也有物業公司進駐了,相信以后會變得越來越好。”
不僅僅是馨苑小區,山城區還對麗苑小區等8個小區進行了改造提升,居民幸福指數噌噌上漲。
道路大修改造,市民出行暢通點贊不斷
“今年4月份山城路改造后,道路更平整了,路燈更美觀明亮了,交通更順暢了。”居住在楓嶺公園附近的市民李女士說。
其實,不僅僅是山城路,奔流街東段、奔流街西段、湯河街也實施了道路大修改造。“山城路作為城區主干道和連接新老區的主要干道,人車流量較大,山城路北段(朝陽街至湯河街段)自2004年大修至今,已使用15年,路面龜裂、坑槽等等問題較為嚴重。我們將全線道路改為瀝青路面、路沿石全部更換為花崗巖,實施人行道大修、全段立體綠化,更換了路燈,新建了雨污分流管網,目前已全部完工。”鶴壁市市政管理處處長張志新說,奔流街西段231米、東段265米路段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,目前西段已完成瀝青鋪設工作,東段主車道、人行道完工。湯河街約2.3公里、中原路南段約300米破損嚴重的路面也進行了改造維修。
“在做好道路大修的同時,我們也做好道路日常管養維護工作。”張志新說,截至8月底,鶴壁市市政管理處修補破損路面3000余平方米,維修人行道約5000平方米;更換、補安井蓋350余套,安裝維修道牙1500米,對城區主次干道兩側商戶違規修筑的坡道進行了集中清理,共清理坡道1260處;施畫道路標線1萬余平方米,重新施畫停車位1560個。
“山城區越來越美,環境越來越好,生活質量越來越高,現在山城南路附近正在修建一所國際實驗學校,以后孩子上好學校也不用東奔西走了,在老區生活真是越來越方便了。”市民宋建國說。
鶴壁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凡本網注明“鶴壁新聞網X月X日訊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鶴壁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鶴壁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鶴壁新聞網授權咨詢:0392-3313875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